影片這種處理方式只能達到局部小範圍的成果,在「共決經濟」下的「全民社會企業」如何解決此問題呢?
當問題發生(有人觀察到及發現)而用文字、圖片、影片、地理座標....等各種資訊,傳至國家知識庫的問題系統中,此時會產生初步調查需求任務。
附近大學(未來學校是與企業整合成一起的系統)及相關專案與有興趣人員會前往,進行初步調查或隨手處理掉,當問題嚴重初步報告回填(及相關資料上傳)至系統中,如果沒有解決方案,便發出方案需求任務。
之後全國所有相關的專家及有興趣任務者便會收到通知, 確定加入者便會形成一個專案及1或多個團隊, 對此問題探索解決方案,過程個團隊可彼此競爭, 但資訊是共享,每個人的所有意見都會被記錄....
之後就會有各種方案出爐,每個團隊可繼續執行, 或交給其他更專業團隊接手處理。所有人會依照 投入時間及各種成果累計點數 (可以把它當成是多元貨幣的一種)。
繼續進行的團隊如果需要設備, 就跟物質局請用送達, 沒有就馬上及時製造。
執行團隊須觀察執行過程, 如果有任何可改善之處便立即記錄與回報, 資訊會回傳給所有相關系統及人員, 包括設備製造中心進行設備的改良升級。
如果都沒有方案就會透過比賽來刺激 更好的方案產生,例如水下垃圾處理機器人競賽, 看哪個團隊能提供最快、有效、節能、 大規模處理能力的系統設備, 就有爆量的自由點數給予。
就這類影片(包括其他類型的海洋汙染)來分析就有好幾個思考點, 都市到河流中間是否有攔截點, 河流到出海口中間如何塞檢 出海口之後要如何處理,及所有過程之運作與回收方式, 都是任務(註)與挑戰 。
註:
新經濟產生加值是藉由任務而產生, 而不是債務與傳統的貨幣發行, 因為當機器自動產生農作物時, 就是在產生特定的資源點數了。
只要是有意義的事(成果), 都有對應的點數或資源值, 在全面化的資訊科技下, 資源是可以完全被掌握及快速調動及使用。
透過傳統貨幣來進行與實物轉換, 在新經濟系統的運作反而是累贅超級無效率, 自然需要被淘汰。